原创者:张滨岳,侯显曾,熊春萍,姚海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男性型秃发是雄激素依赖性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对患者容貌、心理和生活质量都有影响,寻求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笔者用非那雄胺(finasteride)治疗男性型秃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56例男性型秃发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脱发治疗中心。诊断依据为前发际线从两边向后退或从头顶部开始脱发,脱发区呈一片均匀、稀疏细软而短的毛发[1]根据Hamilton 分类法进行分类[1]入选标准:男性,病情在I一V型,近2个月没有服用过米诺地尔、环抱素A、非那雄胺、螺内醋、西咪替丁等各种抗雄激素类药物,近1个月没有外用米诺地尔等制剂。本组56例患者中,平均年龄(38 士2.7)岁,O一54 岁);病程1一4 年13 例,5一8年36例,>8年7例,平均(5.9 士住6)年;病情I 一II型18 例,III-V型38例。对照组70例,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37 士3.1)岁(22 - 58 )岁;病程l一4年18例,5一8年43例,>8年9例,平均(6 士1.8)年;病情I一II型28 例,III一V 型42 例,两组的年龄、病程及疾病分型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非那雄胺每日1次,每次lmg,外用育发剂每日2次对照组单纯外用育发剂每日2 次全部患者均在连续治疗满4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中有28例坚持服药至10 个月,并与治疗4个月组进行疗效比较。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前、每个月及治疗结束时均在相同部位摄像作为对照依据。
显效:头发生长恢复大于50%,为终毛,基本达到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医生满意。
好转:脱发区普遍有细毛长出,超过20%但少于50%变为终毛,患者认为有效,医生也认为有好转。
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或只有细毛长出,终毛少于20%,患者和医生均不满意有效率以显效加好转百分数合并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治疗组不同治疗期间疗效比较用卡方检验。
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轻度性欲减退者2 例(35%) ,但患者未停药没有发现阳瘩现象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非那雄胺属于抗雄激素类药物,是一种合成的4一氮街体激素化合物,是新一类的5a 还原酶特异抑制剂。非那雄胺治疗脱发的机制在于它的抗雄激素作用。从男性型秃发的病因看,除遗传因素外最重要的是雄激素的作用,特别是双氢翠酮的作用。双氢翠酮是翠酮在靶细胞中经5a还原酶作用所形成的,它与雄激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与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通过抑制毛囊的腺昔酸环化酶,使环腺昔酸和蛋白合成减少,使毛囊变小,过早成熟而提前进入休止期,导致脱发。非那雄胺正是通过抑制5a还原酶以降低双氢翠酮在组织中的浓度,可防止仍生存的毛囊继续缩小,并使已缩小的毛囊队复,产生终毛。笔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非那雄胺起效时间在治疗3个月左右。治疗10个月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治疗4个月,说明非那雄胺的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这与Brenner等用口服非那雄胺治疗男性型秃发其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的情况相似。性欲减退是由于非那雄胺的抗雄激素作用所引起,发生率较低且轻,一般不影响治疗。笔者认为非那雄胺治疗男性型秃发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服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是目前治疗男性型秃发较好的药物之一。
建议最好坚持用药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