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82|回复: 3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想要靠中医治疗脱发朋友进来看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17: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是转的,我一直认为中医是初级医学,在百度上输入中医初级医学,就发现了这篇文章。文章大体我是很认同的。我以前一直认为中医侧重的是调理,脱发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这个大家认同的比较多,所以我曾经试图用中医治疗脱发,在中医院开的材料,回家自己煎药,也吃过中成药,除脂生发片,首乌生发片,新活力苏等等吧,治疗脱发的效果是没看到的,不过副作用大了,严重头晕,血压升高,后来不吃了,症状就慢慢消失了。有一种说法是中药是天然制剂,没有副作用,现在想想太扯淡了,中药说明书上副作用一栏都写的尚不明确,其实是不明确,因为副作用太多,所以不明确。


    西医其实不应该称之为西医,应该称为现代医学,而中医更确切的叫法应该叫古代医学。当然现代中医也许进行了比较小步伐的改良,以顺应时代变化,但是,中医的本质没有变。举个小例子,(本人不是学医学的,有一些用词可能并不专业,大家见谅)现在大部分的西药都是单独一种元素制剂,或一种化合物制剂,指向性很强。而中药是找一堆草或者什么东西的,放在一起煮,煮出来的水喝了能治病吗?多么初级很原始的方式,而中药的方子有N味药,少则三四,多则几十,有几个中医大夫知道这些东西放在一起会不会相冲。那些中医大夫根本不知道到底哪味药能对病情产生作用,把知道的可能有效的都给列出来了,简直是碰运气。几乎所有的中医大夫都告诉患者,中药见效慢,患者病不见好最后都不了了之了。“草药”不是中国特有的,全世界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候都用草药汤治病,所以现代医学没出现之前人均寿命短,好多病都治不好,那时候科学不发达,医学就是一门科学。中医的很多说法都比较虚幻,比如血虚,肾虚,肾气不足,阴虚阳虚,肝虚,脾虚等等。我们不懂虚是少了什么,什么是肾气,气在哪?虚都讲不通,还分阴阳。我并不认为中医一无是处,但是大多数的别信。我表姐有段时间身体不好,去中医院检查,中医说是气血两虚。开药吃了一段时间不见效,去西医院一查是甲亢。

 

     当然我也认为中医中药也并非根本不能治病,有的人也许靠中医中药治好过某些疾病。我只能说中药中医的治疗不明确性太强,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首选。况且一些中药方太过复杂,有很多味药,这就更增加了服药的风险。病可能治不好,还可能吃出问题。

    

以上是本人个人之见,才疏学浅,对错与否望大家担待。以下是转发文章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
  
    
  想当年,经过了高中炼狱,终于迎来了宽松幸福的大学时光。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更是因为学业轻松整天闲得无聊,我忽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跑到书店买了《中医基础理论》(封面上标明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古典医著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等书,开始自学中医。
  
  开始读的时候,感到趣味盎然。中医理论,熔入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显得深不可测。如《内经》论述的阴阳五行学说,便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应该说,中医理论在认识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如其主张的“治未病”原则,在治疗过程中主张“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等,无疑是高屋建瓴的论断。但是,随着了解的增多,我却对中医产生了怀疑。后来便不再学下去了。
  
  其实,早就有很多人批评过中医,甚至认为中医不是科学。如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说,为治父亲的病,家里请了好几个“名医”,开的药方都有所谓“药引子”,而且药引子都稀奇古怪,有的是“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有的是“平地木十株”,还有位名医的药引子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鲁迅调侃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药方中有一味“败鼓皮丸”。鲁迅解释说:“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得很,这些“名医”们的灵丹妙药没起任何作用,鲁迅的父亲还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此事对鲁迅刺激颇大,所以他骂道:“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他东渡日本学西方医学,不知有没有这个因素。后来,他还是弃医从文了。他认为,中国人太愚昧,与其医治国民的身体,不如先医治国人的思想。所谓东亚病夫,并非指中国人的体质不行,而是指这个国家虚弱多“病”,欲使国家强盛,当务之急是启迪民智。
  
  鲁迅并非公开抨击中医的第一人。早在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号曲园,是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就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废医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废除中医”。孙中山、胡适、梁启超、严复等人,也都主张“废医”。从此,中医进入多事之秋,西医在中华大地渐渐占了主流。
  
  近几年,批评中医的声音又高了起来。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甚至批评中医不仅不是科学医学,而且也没有资格被称为经验医学。张先生说:“中医的绝大部分概念和陈述没有经验基础。诸如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之类的概念在经验世界是不存在的。也有一些概念,表面上看似乎存在某些经验基础,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它们脱离经验世界很远。药性的“五味”(辛、甘、苦、咸、酸)和“四气”(寒、热、温、凉)表面上看很有些经验的味道,其实它们不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任何解析。类似的还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都是不能被赋以任何经验意义的概念。另有一些表面上看属于经验世界的存在,但它的描述方式却不具有任何经验性,而且描述也不精确。”(见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
  
  应该承认,中医的许多概念和所谓经验,是凭想像杜撰出来的。本来是心脑血管病变,中医却命名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总之是“中风”。到底中的是哪门子“风”?真是不知所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怎么会找到“病根”所在呢?找不到病灶病根,又怎么能治疗!肺结核在古代中国被叫做“痨病”,是传染性极强的不治之症。但是,中医在没弄清这个病的病灶、病因、病理的情况下,却开出了不计其数的“验方”,甚至有用“人血馒头”治疗的“偏方”。鲁迅在小说《药》中写的那个华老栓,就拿着馒头到刑场去沾烈士的鲜血,为的是治他儿子的“痨病”。好在到了六七十年代之后,西医用异烟肼、利福平即可轻松治愈肺结核。还有一种病,本来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医却起了个可怕的名字:“红斑狼疮!”让人误以为是皮肤病。这个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如今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已经获得成功。按照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可能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想到用骨髓移植的办法吧?
  
  中医的许多概念和所谓经验是凭想像杜撰出来的,中药当然也少不了想像的成份。如用人血馒头治“痨病”,就纯是妄想。被中医视为“中药圣经”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很多想像的“灵丹妙药”。如李时珍在该书中记载:把别人自缢的绳子烧成灰兑水喝,可以治疗突发性癫狂,如果把这种绳子收藏二年以上,效果会更佳;将丢弃路边的烂草鞋烧成灰兑酒喝,可以治疗霍乱;将立春时的雨水收起来,夫妻各饮一杯,同房后可以生出儿子;将狗屎绞汁口服可以“解一切毒”、治疗小儿霍乱、心绞痛、月经不调、发背痈肿等疾病;甚至鞋底泥、猪槽垢、香炉灰、粪坑泥、洗脚水、裹脚布、月经布、内裤……都是能治疑难杂症的药。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在《本草纲目》里作为能治病的灵药被记录在案。而这些荒诞不经的所谓药物,居然就有人奉之为圭臬。
  
  可能有人会说,仅仅拿中医中药中的“糟粕”来说事,有以偏概全之嫌。我非要将中医中药全盘否定,认为它不是科学。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治病实践中形成的,不能说一点科学性也没有。但我认为,中医中药只是人类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科学就是科学,何必分为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民主就是民主,何必分为东方式的民主和西方式的民主?
  
  西医是什么?原来是相对于中华医学而言的从西方传来的医学。西医并非指哪个国家的医学,不是美医,不是英医,不是法医……它实际上是人类共同的发达的医学文明成果!而中医是什么?显然指没有同现当代人类发达医学接轨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医学。将自己独立于世界文明成果之外,这本身就是狭隘的、固步自封的说法。
  
  简言之,中医最显著的特点是望闻问切,中药最显著的特色是草药方剂。难道这是中国所独有的吗?非也!简单的望闻问切,原始的草药方剂,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在其医学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十六世纪以前,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是用草药来治病的,那时人们还不会将自然界各种物质中的能够治病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更不会合成药物,所以只能凭经验用原始的草药治病。一副方剂,有天然药物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到底哪味药起作用,人们还无力深究。这些药物有哪些副作用,更是茫然无知!俗语说:“是药三分毒。”根据辩证观点,有正作用,必有副作用。经常看到电视广告里说:“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这绝对是骗人的鬼话!中药不是没有毒副作用,而是中医一直没研究明白中药方剂有哪些毒副作用。
  
  而且,草药并非中华独有的“国粹”。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用草药治病的历史要早于中国。19世纪5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由20000多个瓦版残片组成的《尼尼微医书》,说明古巴比伦在公元前2100年就有了自己的医学著作,比中国的马王堆医书要早1900年。考古学家还从公元前16世纪的草纸书中发现了古埃及人使用的药方。
  
  后来,这些文明古国使用草药治病的“医学文明”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医学的近代化、现代化。而中医中药却还停留在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我读过的那本《中医基础理论》,讲述的仍是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的学说。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医中药是人类医学的“化石”,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还保留着其原始的特征。
  
  其实,中医中药两千年来停滞不前,也是必然的。古代中国在科学领域,一直就是停滞不前的,这是因为中华帝国两千多年的独裁体制,遏制了人的创新能力。专制不仅是民主的大敌,也是科学的大敌!五四运动之后,赛先生(民主)和德先生(科学)这才进入了国人的视野。要知道,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用油灯和蜡烛照明。如果我们全面排外,拒绝人类文明的各种成果,那么,我们还在点着油灯,没有电话,没有空调,听不到广播,看不上电视,用不上电脑,坐不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中国在科学领域全面停滞、落后,医学难道会例外吗?我不信在茫茫沙漠之中,会孤零零地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来。
  
  中医中药的落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有人说,中医可以作为西医的辅助治疗,而且可以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大显身手。至于有多大的辅助作用、到底能不能治疑难杂症,那就只有鬼知道了!我们不能说作为人类医学初级阶段的中医没有一点存在的价值,更不能说它没有一点科学性。但在别人已经用上明亮的电灯的时候,我们何必还抱着油灯不放?


 

发表于 2011-4-13 22: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中医也要有可取的地方,治疗感冒还是有效的
发表于 2011-4-14 01: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大三医学生,我主要学西医的,也有学中医,我想楼主对中医有太多误解,误会。这不怪你,你不学医的,不太懂。我想告诉楼主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它是中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智慧的结晶,被你说得那么廉价,看来神农尝百草,白尝了。中医怎么来的你都不了解,它是古人通过千万次的试验总结而来的,是老经验来的。打个比方有人得了蛔虫,他一次偶尔的试验中发现食南瓜子可以治这个病,然后就把这种经验记载下来,让后人世人受益,而不是碰运气。至于楼主说那些中药是一大堆药一起用,最后哪个药碰对了能治这个病,那真是笑谈,中医治病是辩证论治的,不同的证形用不同的药引,同一证状,不同类型,方子的组成都差别很大,就比如你是失眠,如果(把脉,看舌)判断你是,肝火旺盛引起的,会给你开龙胆泄肝汤,如果是气虚阴起的,这又是一个证型,又开别的方了,一个失眠就有七八种证型,就有七八个不同的方子,对证下药,而西医呢,不管你什么情况,都给你用安眠药(地西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用药就好,不用药复发,这样说来中西还更有针对性,西医的要说是普遍性了,普遍适用。

楼主还说一个方子这么一起用,不怕相冲吗?你是说怕例如牛奶如柿子一起吃引起中毒这种现象吧?那如果有这样不合格的方子早就在几千难得历练中被淘汰了,谁还敢传下了。中医方子不单不这么相冲,还教人们如何避免,如果发生了用什么方子解毒,古人都很聪明,很有经验的,难都数千年的临床试验都不能证明这个方子的组合是合理的,可以放心用吗(西药新药的临床试验也才几年而已)。这点可以放心。

楼主还说草药不是中国特有的,全世界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候都用草药汤治病,所以现代医学没出现之前人均寿命短,好多病都治不好。是确实那时候人均寿命短。但没有草药汤,恐怕会更短,西医的发展无疑是对中医治病的极大补充,我认为西医在传染病,细菌引起的病,急性病方面对中医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带来很大的补充。但不能认为原来的这中医是大多数不可信的。只是某些方面是它的弱项而已。那么中医也有它很强项的地方,比如肝昏迷的时候,不管不是学中医的医生还是学西医的都会用安宫牛黄丸,这是很有效的一个药。还比如治疗肝硬化的,西医根本拿它没办法啊,只能见招拆招,有腹水就抽腹水,有出血就止血,有肿瘤摘肿瘤,被动得要死,中医的七补七泄发甚至可以对早期肝硬化进行逆转,中期的让它停止恶化,晚期的可能可以延缓很多年命。还比如中风的病人,中风以后会偏瘫,但是如果及时服用一个通窍的中药(药名忘了)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后遗证,而西医还没这样的药,恐怕这点洋人都要学学我们了。有人可能认为我在举特例,可我中医才学了点皮毛的皮毛而已就知道这些了。

还有中医的理论是比较抽象,虚证简单说指的是舌苔淡,尿色清,痰清等症候,实证就指舌苔黄,尿色黄,痰黄。其实也挺简单的,你没学就觉得迷糊而已。

你转载的例文当中说的李时珍的那些错误,我不知道是否属实,如果真有这样的荒谬方子,那么人们试过无效,自然会去淘汰它,人都是会这样的,趋利避害,谁会这么傻,明明试过没效了,还跟后代说这个方子好。根本不可能爷害爹,爹害子地传,除非这家子脑残。

发表于 2011-4-13 18: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确实落后,不过古人几千年的经验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中医在世界医学上还是有一席之地,我有个朋友就是中医药博士,基本上在实验室也是用西式的方式来做实验,验证中医的药理,看问题也不能太片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主题

e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